168体育官方网站地处皖南的绩溪县,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辖区内山地众多,部分乡村交通不便,乡村医疗水平相对滞后,县域内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平衡,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等问题。
近年来,绩溪“县乡村组”联动构建县域医疗一体化新格局,有效解决群众在基层就医购药不放心、路程远和基层医疗服务力量弱、缺人才等问题,努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如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如何?群众就医有了哪些新体验?近期,记者走进绩溪县作了一番实地探访。
长安镇位于绩溪县西郊,地处徽岭北麓,距县城25公里,总人口2万余人,辖区多以中老年人为主。
在长安镇卫生院中医诊疗室,绩溪县中医院疼痛科专家徐超正在给长安镇村民蔡阿姨进行小针刀手术。
蔡阿姨这段时间颈肩痛得厉害,干不了农活,得知县里中医院专家来坐诊,尝试来这看一下。半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蔡阿姨的肩部疼痛缓解了,她欣慰地笑了。
“中医治疗果然有效!以前看病要到县城,跑好几十分钟路程,镇里有了中医专家,我不用老往县城跑了!”蔡阿姨说168体育。
徐超每周都会来长安镇卫生院,有时候连续几天住在这里。长安镇卫生院与绩溪县中医院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后,他是县中医院定期派来上门诊、带教帮扶的业务骨干之一。
“按‘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原则办医共体,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等统一管理,把医共体办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绩溪县中医院副院长胡文贤介绍,县中医院派出业务院长,并对长安镇卫生院制定差异化绩效考核。县中医院将管理、技术、设备引进镇卫生院,派中医专家坐诊,镇卫生院人员还前往县医院轮训,从而提高诊疗水平。
如今,长安镇卫生院内设床位18张,现有医护人员23人,开展内科、外科、急诊科、中医科等业务,下设大源、镇头等10个村卫生室。一些先进医用设备也引进该院168体育,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提升。
“医院‘软实力’有了,‘硬实力’也要抓紧提上来!”绩溪县长安镇卫生院副院长黄巍介绍,长安镇卫生院原址重建将于年底开始实施。建成后,院区将面积扩大一倍,床位增加数十张,硬件设施将得到全面升级。
近年来,绩溪县贯通“三个环节”,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实现医疗体系“强筋健骨”。
医生上挂。分批安排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到县、市医共体牵头医院培训学习。
技术下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选派专业技术人员131人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县里出台《定向委托培养乡村医生“县招乡管村用”管理办法》,2020年起,共定向委托培养乡村医生69名,逐步实现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专职乡村医生执业。
资源共享。探索实施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分别领办长安镇卫生院与伏岭镇卫生院,采取院长下派、专家下沉、技术帮扶等方式,统一医疗质量、技术规范及人、财、物管理,尽力实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同质同标化服务。
——以农村急救点、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一系列便民诊疗服务,建立县域30分钟医疗急救圈
刚到伏岭镇卫生院,记者看到,该院门诊部旁边,标注着“绩溪县伏岭镇急救点”几个大字,下方停放一辆急救车。
“这是县医院专门提供给伏岭镇卫生院用于急救转诊病人的。”伏岭镇卫生院院长章日龙介绍,与绩溪县医院共建县域医共体以来,该院成为了绩溪县东部唯一的县域医疗次中心,可辐射包括伏岭镇、扬溪镇等东部数个乡镇。
章日龙告诉记者,前两天镇卫生院为伏岭镇村民胡大爷进行了一场“生命接力”。
近日,今年72岁的胡大爷因突发头晕伴左下肢乏力,在家中摔倒。接到指令后,伏岭镇急救点立即派出急救车将胡大爷在20分钟内急送到绩溪县医院,紧急救治后,胡大爷转危为安。
村民需要急救,该怎么顺利转诊?章日龙告诉记者,这里开通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患者有了需要,只需拨打120,救护车就会在几分钟内接诊到家,基本可实现半小时送达。
近年来,绩溪县着力打造伏岭医疗次中心,建成伏岭镇和长安镇2个农村医疗急救点,由县医院、县中医院分别领办派出救护车和专业人员驻点服务,在全县建立30分钟医疗急救圈。
随后,记者走进院区CT检查室,记者发现,医生正将当天问诊的患者检查结果、病例资料上传到电脑里。数分钟后,医生接到了县医院检查室的接收电话。
“通过这台机器,可以将卫生院检查的病例信息一键传输给县医院,患者转诊时无须携带病例、CT结果。”绩溪县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邵名顶说,“这不仅方便了村民们转诊,也能让村民们在镇卫生院就能与县医院专家在线问诊,无须到县医院做检查了!”
邵名顶是县医院下派伏岭镇卫生院的一名全科医生,每周都会来这里给当地村民问诊。他告诉记者,自双方建立县域医共体以来,两院在急救、问诊、配药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打通群众就诊“最后一公里”。
记者了解到,两院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医共体内部的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实现医疗技术上下贯通,确保乡镇居民在卫生院可以享受到县级医疗服务。此外,双方全面推进“中心药房”建设,伏岭镇及周边群众所在乡镇卫生院可开具二级县级医院用药目录中的相关药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拿到相关药品。
同时,绩溪县建成医保县、乡、村“三级窗口”和组级网格,明确县级28项、乡镇8项、村级4项、组级3项网格化服务清单,实现医保工作“网格服务、全域覆盖”,打造一个“15分钟医保服务圈”。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华阳镇的绩溪县人民医院。在该院心血管内科,记者遇到了前来复查的陈先生。
“复查结果还不错,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陈先生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一直深受冠心病心绞痛的折磨,曾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前段时间,他发现他的心脏前降支完全堵塞,急需采用冠脉旋磨术开通血管放支架手术,但这种高难度的手术在当地医院无法开展,只能去外地大医院治疗。
前段时间,陈先生得知在绩溪县医院有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朱建华问诊手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来问诊。
“陈先生刚来时情况比较严重,要立马进行手术。”朱建华告诉记者,这项手术已在浙大一附院成功开展多例,技术比较成熟。浙大一院与绩溪县医院合作共建医共体168体育,团队将这些手术技术带到了绩溪,在多位专家帮扶指导下,陈先生成功完成心脏介入手术,术后良好。
“如今,浙大一院专家团队成功为多位患者开展冠脉旋磨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绩溪县人民医院院长高玉明说。
高玉明介绍,2021年8月,绩溪县医院与浙大一院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在绩溪县医院设立浙大一院绩溪分院。浙大一院针对县医院存在的短板,实现“人才、技术、管理”三平移,在临床等领域全面提升县医院的综合实力。
记者了解到,如今,浙大一院每周派出5至6名专家在县医院从事教学、手术指导等工作。同时,县医院选派了25名业务素质强的临床一线医生、专科护士到浙大一院进修和轮岗学习。在浙大一院的指导帮扶下,绩溪分院介入导管室开诊,首次开展心脏介入和造影手术,填补了绩溪县多项医疗技术的空白,提升了县医院的医疗水平。